注意!写材料千万不能陷入“工具人”思维


共2页,可预览2页,预览完了!
(温馨提示:VIP免费使用全站内容!)
|
版权申诉
版权申诉邮箱:niuer2019@126.com

资源描述:“君子不器。”这是先贤给我们的正告。器,一般指具有某种用途的工具。用现代的话说,“君子不器”应当涵盖了不当“工具人”这样一种意味。古人云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”又云:“文以载道。”说明做文章的人应当往“道”的层面靠拢,也就是不能过于拘泥某种功用。写材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,是“笔杆子”的定位。如果甘当“工具人”一样的刀笔吏,就很容易陷入文牍主义、事务主义的泥淖而无法自拔。工具人思维的几种体现1.照搬照抄的“复读机”。信奉“天下文章一大抄”,却又不会抄,词句都懒得改,搬过来应付了事,比如神木县的“爱国爱家,爱我长沙”文明标语。2.机械传达的“传声筒”。上面的文件或方案,原封不动或只改了一下几个关键要素,就变成本级的用,搞“上下一般粗”。比如各种层层制定的方案、措施、台账、清单,满天飞、甚无用。3.东拼西凑的“缝纫机”。堪称裁缝大师,手中掌握大量素材和材料,不管上面要求写什么,都能在秘不示人的材料库中搜罗出合适的素材,合并同类项,理顺字词句,一篇新作就此完成。4.涂涂抹抹的“裱糊匠”。看到材料任务,不管是否重要,是否有用,先拿过去的老材料改一改,有空就改到面目全非,没空就大差不差交个差..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cankaowenku.com/wk/show-606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