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写材料用典】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


共2页,可预览2页,预览完了!
(温馨提示:VIP免费使用全站内容!)
|
版权申诉
版权申诉邮箱:niuer2019@126.com

资源描述:【例文】“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”。从孔子的“富之教之”,到朱熹的“新民”思想、王阳明的“亲民”思想,再到顾炎武的“厚民生,强国势”,历史上诸家学说都推崇“民为邦本”的思想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民为邦本》)【典故】出自战国孟子《孟子·梁惠王章句下·第四节》,人不得,则非其上矣。不得而非其上者,非也;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,亦非也。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,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;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,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。【赏析】在中国历史上,有许多宝贵的治国经验可资借鉴,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民为本。唐朝初期,宰相魏征屡次谏言,他就明确说:“古语云‘君,舟也;人,水也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’。陛下以为可畏,诚如圣旨”“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,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”。唐太宗君臣从隋朝覆亡的历史中汲取教训,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的本质,透彻理解“载舟覆舟”的辩证思想,从而成就了著名的“贞观之治”,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。仁政爱民是儒家的政治主..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cankaowenku.com/wk/show-66432.html